溫補晶振(Temperature 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TCXO) 是一種通過溫度補償技術提升頻率穩定性的晶體振蕩器。其核心目標是抵消因環境溫度變化導致的晶體諧振頻率漂移,使輸出頻率更穩定。
晶振,即石英晶體振蕩器,是電子設備中用于產生穩定振蕩信號的元件。在光模塊中,晶振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精度的時鐘信號和頻率控制,確保光模塊在高速傳輸時保持穩定性和可靠性。晶振的性能直接影響光模塊的傳輸速率、傳輸距離、功耗和體積等關鍵參數。
晶振的振蕩本質上是一種機械振動(在壓電晶體層面)。當兩個晶振靠得很近時,它們的機械振動可能會相互影響。一個晶振的振動可能會通過電路板或者外殼等介質傳遞給另一個晶振,從而改變另一個晶振的振動特性。這種情況在一些對振動較為敏感的高精度測量儀器中尤為重要。
晶振的頻率和振幅是兩個獨立的參數,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固定關系。但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會相互影響并共同決定晶振的性能和應用場景。因此,在選擇晶振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來綜合考慮這兩個參數以及其他相關因素。
晶體元件的負載電容是指在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外界有效電容,即晶振要正常振蕩所需要的電容。一般外接電容,是為了使晶振兩端的等效電容等于或接近負載電容。要求高的場合還要考慮ic輸入端的對地電容。應用時一般在給出負載電容值附近調整可以得到精確頻率。此電容的大小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
24MHz 無源晶振為 CPU、GPU、內存等組件提供統一的時鐘基準,確保它們按照精確的節奏協同工作,使數據的傳輸、處理和存儲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
晶振是一種頻率元器件,廣泛使用在電子產品中,例如監控設備、手機、吸塵器、智能穿戴等產品都會有晶振的存在。我們常見到的晶振有插件晶振,貼片晶振。
晶振,就像是一個需要伙伴才能跳舞的人,而這個伙伴就是負載電容。晶振有兩條線,這兩條線會連接到IC塊(一個集成電路塊)里面,那里有一些有效的電容。為了讓晶振能夠正常工作,我們需要在晶振的外面再接上一個電容,這個電容就是負載電容。
晶振切割工藝就是對晶體坐標軸某種角度去切割。切型有非常多的種類,因為石英是各向異性的,所以不同的切型其物理性質不同。切面的方向與主軸的夾角對其性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頻率穩定性、Q值、溫度性能等。
晶振作為時鐘電路中必不可少的信號傳遞者,單片機要想正常運作就需要晶振存在。因此,在電子電路設計中也少不了晶振的參與。一個好的晶振電路設計,是能夠為電子提供最好的空間利用率,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性作用。
發個拆解帖,看有沒有懂行的朋友估一下這臺設備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再看看這臺異國他鄉的設備用了哪些器件。
晶振精度通常用 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來衡量,這一單位描述了晶體振蕩器的頻率穩定性或偏差程度。PPM 表示實際輸出頻率與標稱頻率之間的相對誤差,是衡量晶振頻率精度的重要參數。
晶振30PF所指得是外掛電容30PF,一般情況下,無源晶振的負載電容最大選項為20PF。PF是電容單位,卻常出現在無源晶振實際應用中。因為電容大小的選擇可以直接影響到無源晶振的起振時間、輸出頻率精度及頻率穩定性。
無源晶振作為時鐘電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無源晶振本身不具備內部振蕩電路,依賴外部電路產生振蕩。因此,選擇合適的晶振并確保其各項參數與電路匹配,是實現高效穩定工作的關鍵。
無源晶振主要應用在低成本通信設備、玩具及小型電子產品等;有源晶振主要應用在音頻及視頻設備、工業自動化及控制設備等,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的區別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