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工業新增長點
9月10日,在第八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日本日立汽車系統公司與一汽集團進行了洽談。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鶴田和彥表示,“一汽是中國著名的汽車企業,日立希望在新能源汽車及相關技術方面與一汽合作。”
“重視新能源車是實現能源轉型與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安邦咨詢汽車行業研究員李海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出于兩點的考量。一方面,年耗油量持續上升和能源短缺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05億輛,使中國年耗油量居高不下。
“而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但中國的汽車工業并不強,在傳統乘用車技術研發和設計方面,中國與世界先進技術國家的落差還是很大的,而鼓勵新能源汽車也許可以加快縮短與先進技術國家的距離,加快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做大做強的目標。”李海英說道。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能源處副處長沈瑞鋼曾在一次論壇上對媒體表示,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是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也是有效應對能源與環境挑戰,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緊迫任務。
據了解,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以及《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而2012年新能源汽車更是迎來發展的“春天”。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此外,沈瑞鋼曾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財政支持中,中央財政已在購置補貼、稅收優惠、科技研發、政府采購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在北京、上海等25個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和6個城市的私人領域開展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中央財政對用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同時,地方財政還安排資金用于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與政府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熱衷程度相比,市場反應卻有點不盡如人意。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一季度銷售新能源汽車1020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830輛、混合動力1499輛,代用燃料汽車6873輛。要達到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發展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對于消費者的不買賬,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技術較為落后,汽車性能、舒適度、安全等方面較傳統汽車還有不小差距;另一方面,相關配套設施滯后,充電站、充電樁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給消費者造成了諸多不便,嚴重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
為改變這一現狀,企業以及政府都在做相關的努力,李海英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六大汽車集團以及奇瑞、吉利、比亞迪等在內的,至少40家中國汽車企業目前已涉足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的產業鏈,正迅速以整車廠商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包括充電設備、核心零部件等在內的諸多企業,也都在積極的參與。”
除了提高核心技術、核心設備的研發實力外,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據了解,9月7日,新能源汽車中央黨校體驗中心正式啟動運行。該新能源汽車中央黨校體驗中心將專題宣傳、技術與產品展示、試乘試駕體驗融為一體,不僅集中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知識與最新動態,更可親身體驗來自國內外各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試乘試駕”過程中獲得直觀認識。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將逐漸取代純油耗汽車。相關企業借地方政府力推之勢,正積極開展純電動汽車生產。”李宇恒表示,雖然目前其市場容量較小,不過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