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加速新能源汽車研發
受國際油價長期在80美元震蕩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價到了調價窗口,加上國內油價批零倒掛現象嚴重,國內成品油價格于10月26日零時上調。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通知》中稱: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供軍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儲備用汽、柴油(標準品)供應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調整后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7410元和6680元。
此次為年內的第三次調價。本次油價上調后,價格重新定位到今年4月份上調后的零售價。在本次油價上調之前,國際油價在短期內快速拉升,過去22個工作日國際三地原油加權均價上漲了4.59%,已經達到并超過國家發改委預定的國內油價調整的充分條件。與去年10月相比,汽、柴油漲幅分別高達10.5%和11.7%。也就是說,油價的上漲將為CPI的漲幅作出貢獻。以私家車百公里油耗8升、“喝”93號汽油、平均每天跑60公里計算,原本一個月1000元油費的車主,每月油費將多支出30多元,平均每天多支出1元多。對于“喝油”的士而言,油價漲后,每天要比以往多花10元。
現階段油價上漲的速度很快,油價的上漲對我國汽車消費的影響顯而易見,它增加了現有消費者的使用成本,影響了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而會對我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1、抑制國內汽車消費的增長
近幾年,油價的持續上漲加劇了市場對未來汽車消費環境惡化的擔憂,從而產生抑制消費的負面作用。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初次購車的消費者(占我國轎車購買比例80%以上)主要關心車價和性能,對油價相對不敏感。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的結果,油價上漲到5元/L,約有2%~4%的潛在消費者會放棄購車,而油價漲到6元/L,則有5%~8%的潛在消費者放棄購車。調查顯示,近5成的車主表示將會減少汽車的使用頻率。對有車族來說,油價的持續上漲,用車成本增加,一旦用車成本超過消費者的承受極限,則適當減少汽車使用頻率改用公共交通工具就自然成為應對的第一舉措。對于經濟型轎車車主而言,汽車消費的這種變化更為明顯。對于潛在的汽車消費者,原油價格上漲造成宏觀經濟放緩,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者信心,造成汽車產銷量下降。在被調查的潛在消費者中,44.1%的人表示將會推遲購車計劃,32.9%表示將會選擇小排量汽車,13.0%表示將會放棄購車計劃,僅有10%表示沒有任何影響。可以看出,在潛在用戶的購車決策中,油價已逐漸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的潛在用戶因為汽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已做出改買小排量汽車或放棄購車計劃的打算。
2、促使乘用車消費結構發生調整
短期來說,油價持續上漲惡化了汽車消費環境,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但從長期看,高油價帶來的最終結果是推動汽車消費向經濟節能型轉變。
在歐洲,受各國政府對汽車征收高額汽油稅的影響,歐洲各國的汽油平均價格遠遠高出世界其他地區,為14.55元/l左右,是美國汽油價的3倍多,由此導致歐洲各國汽車消費者對汽車的耗油量比較敏感。在目前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情況下,歐洲居民對汽車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轉變,從追求品牌排場轉變為注重實用節能,歐洲各國汽車消費者普遍傾向購買耗油量低、污染小的經濟型轎車,使經濟型轎車的市場需求量相應變大,并已在歐洲初具規模。據法國標致雪鐵龍公司公布的數字,小型轎車市場份額已占歐洲轎車總銷量的1/3,并將會在今后5年內擴大到35%。目前,小型轎車在意大利已成為主流家庭用車,市場份額已達55%,在葡萄牙和法國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43%和39%,預計歐洲市場上對小型車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中國車市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8000-20000元的人群,經濟適用是他們對汽車產品的首要標準。隨著油價的上漲,油耗對汽車產品經濟性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自然也成為潛在用戶在購車時考慮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價格、性能、油耗是潛在消費者在購車時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從消費者角度講,隨著油價不斷走高,更多消費者正從以前的注重車型、車價轉而更加注重用車的燃油經濟性,節油型的小排量車型會更受青睞。
從生產廠家角度講,油價的上漲將使節油性能好的車型競爭力大大提高,促進節油車型的發展。汽車制造商已開始響應高油價對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加強了經濟型轎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去年第三季度國內上市的新車主要以排量在1.5L以下,價格在5~10萬元的經濟型轎車為主。
由此看來,油價上漲將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小型、節能、高效、經濟的車型和新型汽車的發展,同時將制約高能耗、大排量汽車的發展。
3、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面對國際持續上漲的油價,無論是從國家能源安全方面,還是從我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角度,國家將會在汽車新能源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汽車替代燃料的研發,爭取早日實現其產業化和商業化,為我國汽車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當前國際上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有混合動力車、替代能源車和燃料電池車。替代能源車是目前許多國家已經應用的技術,柴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能源,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被部分業內人士稱為準新能源車。氫燃料電池車是新能源車中最具未來感的技術路線。氫燃料電池不僅高效、低噪,而且無污染、無CO2排放。由于氫元素可從多種物質中提取,并可再生,是目前最有可能產業化的替代能源。三大主流技術都具有節能和改善排放的優點。混合動力是當前非常熱門的汽車技術,替代能源技術中采用柴油發動機和以壓縮天然氣為原料的汽車已經實現商業化運作,而燃料電池車技術實現和推廣的難度最大,目前還停留在研制階段。在各大廠家中,日本混合動力車的開發技術和產品水平世界領先,歐洲以柴油等替代能源車為主,美國則更關注燃料電池車。在我國,國家鼓勵使用醇類燃料、天然氣、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以氫氣為能源的燃料電池汽車被列入國家“863”計劃,科技部投入1.2億元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和相關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開發出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性能樣車。
此次為年內的第三次調價。本次油價上調后,價格重新定位到今年4月份上調后的零售價。在本次油價上調之前,國際油價在短期內快速拉升,過去22個工作日國際三地原油加權均價上漲了4.59%,已經達到并超過國家發改委預定的國內油價調整的充分條件。與去年10月相比,汽、柴油漲幅分別高達10.5%和11.7%。也就是說,油價的上漲將為CPI的漲幅作出貢獻。以私家車百公里油耗8升、“喝”93號汽油、平均每天跑60公里計算,原本一個月1000元油費的車主,每月油費將多支出30多元,平均每天多支出1元多。對于“喝油”的士而言,油價漲后,每天要比以往多花10元。
現階段油價上漲的速度很快,油價的上漲對我國汽車消費的影響顯而易見,它增加了現有消費者的使用成本,影響了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而會對我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1、抑制國內汽車消費的增長
近幾年,油價的持續上漲加劇了市場對未來汽車消費環境惡化的擔憂,從而產生抑制消費的負面作用。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初次購車的消費者(占我國轎車購買比例80%以上)主要關心車價和性能,對油價相對不敏感。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的結果,油價上漲到5元/L,約有2%~4%的潛在消費者會放棄購車,而油價漲到6元/L,則有5%~8%的潛在消費者放棄購車。調查顯示,近5成的車主表示將會減少汽車的使用頻率。對有車族來說,油價的持續上漲,用車成本增加,一旦用車成本超過消費者的承受極限,則適當減少汽車使用頻率改用公共交通工具就自然成為應對的第一舉措。對于經濟型轎車車主而言,汽車消費的這種變化更為明顯。對于潛在的汽車消費者,原油價格上漲造成宏觀經濟放緩,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者信心,造成汽車產銷量下降。在被調查的潛在消費者中,44.1%的人表示將會推遲購車計劃,32.9%表示將會選擇小排量汽車,13.0%表示將會放棄購車計劃,僅有10%表示沒有任何影響。可以看出,在潛在用戶的購車決策中,油價已逐漸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的潛在用戶因為汽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已做出改買小排量汽車或放棄購車計劃的打算。
2、促使乘用車消費結構發生調整
短期來說,油價持續上漲惡化了汽車消費環境,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但從長期看,高油價帶來的最終結果是推動汽車消費向經濟節能型轉變。
在歐洲,受各國政府對汽車征收高額汽油稅的影響,歐洲各國的汽油平均價格遠遠高出世界其他地區,為14.55元/l左右,是美國汽油價的3倍多,由此導致歐洲各國汽車消費者對汽車的耗油量比較敏感。在目前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情況下,歐洲居民對汽車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轉變,從追求品牌排場轉變為注重實用節能,歐洲各國汽車消費者普遍傾向購買耗油量低、污染小的經濟型轎車,使經濟型轎車的市場需求量相應變大,并已在歐洲初具規模。據法國標致雪鐵龍公司公布的數字,小型轎車市場份額已占歐洲轎車總銷量的1/3,并將會在今后5年內擴大到35%。目前,小型轎車在意大利已成為主流家庭用車,市場份額已達55%,在葡萄牙和法國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43%和39%,預計歐洲市場上對小型車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中國車市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8000-20000元的人群,經濟適用是他們對汽車產品的首要標準。隨著油價的上漲,油耗對汽車產品經濟性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自然也成為潛在用戶在購車時考慮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價格、性能、油耗是潛在消費者在購車時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從消費者角度講,隨著油價不斷走高,更多消費者正從以前的注重車型、車價轉而更加注重用車的燃油經濟性,節油型的小排量車型會更受青睞。
從生產廠家角度講,油價的上漲將使節油性能好的車型競爭力大大提高,促進節油車型的發展。汽車制造商已開始響應高油價對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加強了經濟型轎車的研發和生產力度,去年第三季度國內上市的新車主要以排量在1.5L以下,價格在5~10萬元的經濟型轎車為主。
由此看來,油價上漲將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小型、節能、高效、經濟的車型和新型汽車的發展,同時將制約高能耗、大排量汽車的發展。
3、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面對國際持續上漲的油價,無論是從國家能源安全方面,還是從我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角度,國家將會在汽車新能源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汽車替代燃料的研發,爭取早日實現其產業化和商業化,為我國汽車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當前國際上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有混合動力車、替代能源車和燃料電池車。替代能源車是目前許多國家已經應用的技術,柴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能源,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被部分業內人士稱為準新能源車。氫燃料電池車是新能源車中最具未來感的技術路線。氫燃料電池不僅高效、低噪,而且無污染、無CO2排放。由于氫元素可從多種物質中提取,并可再生,是目前最有可能產業化的替代能源。三大主流技術都具有節能和改善排放的優點。混合動力是當前非常熱門的汽車技術,替代能源技術中采用柴油發動機和以壓縮天然氣為原料的汽車已經實現商業化運作,而燃料電池車技術實現和推廣的難度最大,目前還停留在研制階段。在各大廠家中,日本混合動力車的開發技術和產品水平世界領先,歐洲以柴油等替代能源車為主,美國則更關注燃料電池車。在我國,國家鼓勵使用醇類燃料、天然氣、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以氫氣為能源的燃料電池汽車被列入國家“863”計劃,科技部投入1.2億元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和相關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開發出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性能樣車。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