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裝備制造試水深海 填補國內空白
2010年,我國海洋石油裝備制造業捷報頻傳。5月28日,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順利出塢,填補了國內重大深水海工裝備領域的空白。而在此之前,我國首臺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研制成功并亮相;我國自行建造的第六代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順利出塢……
一系列行動的背后是試水深海的決心,我國海洋石油裝備已經開始發力。
海洋托起的強國大業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對石油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全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分布在海洋,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世界石油評估》預計,海上有超過3000億桶的石油資源尚待發現。
一面是日益枯竭的陸上油氣資源,一面是海洋這座尚未充分挖掘的能源寶庫,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未來,向海洋進軍可謂當前世界油氣開發的必然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油氣開發的巨大潛力給海洋工程設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動力。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處長由淑敏指出,世界海洋油氣裝備市場的年平均規模大概有500億至600億美元,隨著海洋油氣開發向深水進軍,裝備技術含量和價值量也將會增長。這個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有專家把這個海洋世紀里的海洋裝備產業稱作強國大業。
無論是近海的油氣資源開發還是遠海的大陸架的海洋開發,我國都對海洋裝備提出了很多要求,需求旺盛。因此,我國為這個朝陽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09年,我國公布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進石化裝備自主化。工信部裝備司明確表示,根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戰略部署,在開展“十二五”規劃的研究中,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眼下,我國已開始組織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組織工作。
一系列行動的背后是試水深海的決心,我國海洋石油裝備已經開始發力。
海洋托起的強國大業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對石油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全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分布在海洋,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世界石油評估》預計,海上有超過3000億桶的石油資源尚待發現。
一面是日益枯竭的陸上油氣資源,一面是海洋這座尚未充分挖掘的能源寶庫,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未來,向海洋進軍可謂當前世界油氣開發的必然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油氣開發的巨大潛力給海洋工程設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動力。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處長由淑敏指出,世界海洋油氣裝備市場的年平均規模大概有500億至600億美元,隨著海洋油氣開發向深水進軍,裝備技術含量和價值量也將會增長。這個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有專家把這個海洋世紀里的海洋裝備產業稱作強國大業。
無論是近海的油氣資源開發還是遠海的大陸架的海洋開發,我國都對海洋裝備提出了很多要求,需求旺盛。因此,我國為這個朝陽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09年,我國公布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進石化裝備自主化。工信部裝備司明確表示,根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戰略部署,在開展“十二五”規劃的研究中,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眼下,我國已開始組織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組織工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