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項目:中方要技術,外方要市場
中國“大飛機”項目快速推進,讓身為主要供應商的中航工業集團不得不忙于審視蜂擁而至的淘金者。短短三個月時間,中航工業已先后與四家全球主要飛機設備及部件制造商達成深度合作協議,并成立了四家對等股權的合資企業,共同競標C919大飛機項目。
盡管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數次強調,競標C919只是合作的初級目標,中航工業希望借此加快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的步伐。然而在這些外資制造商眼中,中國“大飛機”夢想所帶來的商機才是他們的目標,對于核心技術轉讓依舊態度保守。
千億美元商機
近期與中航工業達成深度合作協議的企業包括,與全球最大的航空系統和部件供應商美國古德里奇公司成立兩個合資公司分別從事民用飛機短艙和起落架專業化生產;與法國賽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從事生產新型和現有各類飛機的發動機短艙和短艙部件;與GE航空系統集團合資成立從事航空電子系統生產公司。
此外,美國航空電子企業霍尼韋爾也與中航工業簽署協議,計劃通過建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在飛機系統方面為國產大飛機項目提供解決方案。
吸引全球飛機制造商紛至沓來的,是中國“大飛機”項目帶來的巨大商機。按照計劃,中國的大型民用飛機C919將于2016年投入運營,未來20年,中國將制造2355架C919飛機。有報告顯示,到2020年,我國新增干線客機市場量約在1600架,總價值為1500億美元至1800億美元。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告訴記者,目前大型客機項目進展順利,已于5月與國內主要供應商簽訂了大型客機機體供應商諒解備忘錄,9月1日C919工程樣機的首件主件在中航工業開工,前期發放了機載設備的邀標書,現正在開展邀標書的評審工作,力爭年底完成主要機載系統供應商的選擇工作。
霍尼韋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德威透露稱,霍尼韋爾已經遞交了包括輔助動力裝置(APU)、環境控制系統,即飛機空調系統、機輪和剎車系統、燈光系統、電子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在內的六個系統參與國產大飛機的制造申請。
技術轉讓之困
“作為發展中國民機大型客機的主體以及統籌支線和干線飛機發展的主要載體,中國商飛公司要求國外供應商與中國相關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合作研制C919飛機所需要的產品”,吳光輝表示。
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希望中國飛機制造業能夠借助C919項目更多學習外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據中航工業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介紹,在與賽峰集團的合作協議中,中法雙方將在起落架系統、剎車系統和發動機短艙方面的合作深入到研發設計環節。“外方之所以愿意向中方轉讓更多的技術,主要是因為它們看好中國市場,希望攜手中航工業參與國產大型客機等項目。”
而在中航工業與GE集團的簽約儀式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便表示,希望雙方可以考慮在發動機系統、機械系統、工業產品等領域,能夠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
據了解,中航工業和GE航空的談判其實相當艱難,持續超過10個月。而對于國家工信部的倡導,GE航空系統集團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琳回應稱,新合資公司成立后,雙方將力圖研發新一代航空電子設備和技術,不使用原有的舊技術,因此不存在核心技術轉讓問題。但當記者提及未來是否有將合作范圍拓展到飛機核心部件發動機系統時,羅琳的答復則是“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計劃,首要目標是競標C919”。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