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技術,可對視頻、圖片、WIFI信號、電子車牌等不同種類的數據進行分析、碰撞、發現潛在聯系,抽取中有價值的信息,并形成可視化結果呈現,下面就一些安防領域下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進行淺談。
3月20日,被譽為歐洲機器人產業“心臟”的瑞典機器人谷與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內的東方機器人谷簽約,這意味著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市將牽手瑞典最大的工業城市、世界首臺機器人發源地韋斯特羅斯市,在機器人產業領域正式拉開戰略合作的序幕。
據報道,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發的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將于近日投產,因此前這一高精密儀器長期為國外壟斷,自主研發的成功將使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整機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35%左右是減速器,20%左右是伺服電機,15%左右是控制器,機械加工本體只占15%左右,其他的部分主要就是應用。
目前用于生產環境的工業機器人用的是成熟的控制技術+先進的制造技術+嚴謹的設計。為什么先要明確這一點,因為分析國內機器人的水平無非就是弄清楚這個行業里面哪些是國人可以做到的,哪些是做不到的。
為了加速百度人工智能戰略布局及人工智能產品化和市場化進程,就在三周前,百度集團總裁兼COO陸奇發出通告,宣布將原度秘團隊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直接向其匯報,這在當時可算是科技圈的重磅新聞之一。
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出現,傳統制造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成為近期關注的焦點。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更是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制造一直是二級市場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而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出現,傳統制造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成為近期關注的焦點。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更是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制造一直是二級市場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而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到“十三五規劃”期末,撬動全社會投入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超過1000億元;新引進、新成立的機器人企業和相關智能制造企業100家,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1萬臺。3月6日,南海發布《南海區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定下了上述目標。
到“十三五規劃”期末,撬動全社會投入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超過1000億元;新引進、新成立的機器人企業和相關智能制造企業100家,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1萬臺。3月6日,南海發布《南海區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定下了上述目標。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行業高級分析師向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380億元。不過,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